独立思考敢于探索 听院士讲“从0到1”的故事
发帖时间:2024-11-25 05:22:13
王琦院士在《手指的从0到1魔法》新书发布会现场为小朋友签名。中青报・中青网记者 夏瑾/摄 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在做金黄色葡萄菌培育实验时,独立的故发现器皿中有一处地方没有长出金黄色葡萄菌,思考士讲事热血江湖灵宠有什么用他立即意识到,敢于可能有一种未知物质抑制了金黄色葡萄菌的探索听院生长,经过观察,从0到1他发现杀死金黄色葡萄菌的独立的故是青霉菌。经过进一步实验研究,思考士讲事他证实了青霉菌具有广泛的敢于、高强的探索听院杀菌作用,并从中提取出了现在临床广泛使用的从0到1青霉素。 青霉素的独立的故故事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启示?这是中国工程院院士、国医大师王琦在近期举办的思考士讲事中医药科技之光科普活动暨《手指的魔法》新书发布会上,对现场来自北京3所中学的敢于260余名师生提出的问题。 “青霉素的探索听院发现是一个‘从0到1’的故事。”王琦说,“事实上,中医药和世界上所有科学一样,也是‘从0到1’的过程。” 什么是“从0到1”? 王琦说,“从0到1”就是从无到有的过程,它的核心是创新,是热血江湖灵宠有什么用超越原有的知识经验,创造、发现新的事物。 从研究“人的病”到研究“病的人” 王琦说,在39年前,世界上还只有5000多种疾病,到现在已变成55000多种,而且疾病的种类还在不断增加。面对这么多种疾病,单纯研究“人的病”遇到了不断增长的难题,就必须转变思维模式,超越传统和常规的思维模式,寻找新的方向与方法,从研究“人的病”,转向研究“病的人”。 但新的问题又来了,亿万人群该如何分类呢? 故事推到2000多年前的西方。为了抵制“神赐疾病”的谬说,西方“医学之父”希波克拉底提出了“体液学说”,认为人体是由血液、黏液、黄胆、黑胆4种体液组成的。4种体液在人体内的比例不同,形成了人的不同气质――血液占优势的为多血质,性情开朗;黑胆占优势的为抑郁质,性情忧郁;黄胆占优势的为胆汁质,性情易怒;黏液占优势的为黏液质,性情冷静。 在四体液理论诞生大约100年后,东方出现了一部医学典籍《黄帝内经》,其中提出了“阴阳二十五人”理论,将人分成木、火、土、金、水五大类型。 四体液理论和“阴阳二十五人”理论都指明了一个方向,即人是可以分类的。但究竟如何划分才是最科学的呢?为此,王琦花费了40年的时间,进行文献研究、临床观察、流行病调查、表型研究和微观实证,将人分为平和质、气虚质、阳虚质、阴虚质、痰湿质、湿热质、血瘀质、气郁质、特禀质共9种体质类型,并综合了1441项研究、313个病种、84万多例样本,为“什么体质的人容易得什么病”提供了有力的证据,从而将研究“人的病”转向了研究“病的人”,获得“从0到1”的突破。 “从0到1”需要转变思维模式,王琦说,而这个过程需要坚持不懈地努力。 从研究过敏原到研究“过敏人” 在治疗过敏性疾病的问题上,中医也实现了“从0到1”的突破。 什么是过敏?王琦说,过敏的定义是“免疫系统明显参与的特异性反应”。当人体对无害物质(过敏原,如猫毛、牛奶等)产生异常反应,从而造成组织损伤或功能异常时,就会表现出各种过敏症状,如皮疹,面部、口唇水肿,打喷嚏,流清水鼻涕,咳嗽,呼吸困难等。 对过敏性疾病治疗的一般原则首先就是避免过敏原,其次是进行脱敏治疗。 然而,避免过敏原是难以做到的。王琦说,世界上的过敏原大约有两万多种,既有粉尘螨、艾蒿等吸入性过敏原;也有冷空气、紫外线等接触性过敏原;还包括牛奶、花生、海鲜等食物过敏原;以及青霉素、头孢等药物过敏原。如果只是对某种食物过敏,可以做到不吃这种食物,但如果是对螨虫、花粉、紫外线等过敏原过敏,又怎么避免呢? 脱敏治疗的流程是:找到过敏原后,通过输入特异性抗原来诱导对过敏原的耐受性,从而减少过敏性疾病的症状。王琦说,这种治疗方式也存在很多问题:不仅过敏原种类繁多,让人难以应对,一个人还可能同时有多种过敏原,有些过敏原是无法实现脱敏的;此外,患者也可能对药物浓度不耐受,治疗过程还可能引发全身不良反应;过敏治疗还存在周期长、疗效不能持久、患者依从性差、治疗费用较高等问题。因此王琦认为,治疗过敏性疾病需要寻求新的路径。 在反复思考“同样的过敏原,为什么有人过敏,有人不过敏”这个问题后,他首次提出“过敏人”的概念,将治疗方案从“避免过敏原”转变为“调理过敏人”,从调理体质入手,解决过敏问题。 临床证明,“调理过敏人”的效果非常显著,一名有5年过敏性皮炎史的患者“调理”后再进行过敏原检查,对治疗前的11种过敏原都不再过敏,随访半年也没有复发;一名20年不能见光的光敏性皮炎患者在服药两周后,过敏症状基本消失……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,“从0到1”的过程要敢于质疑,勇于求异。 从研究单一疾病到“体质土壤论” 目前,医学大多是对待单一疾病进行单一治疗,例如治疗高血压就要降压,治疗糖尿病就要降糖……而王琦认为,某些疾病涉及共同的病理机制,与其治疗单一疾病,不如调理这些疾病的“共同土壤”。 王琦解释说,某一体质对具有相似病机的某类疾病具有相似的易罹性,这一体质就是这类疾病发生的“共同土壤”。例如,肥胖、血脂紊乱、多囊卵巢综合征、高尿酸血症、糖尿病等都属于代谢性疾病,多发于痰湿体质的人,那么通过调理痰湿体质就可以防治代谢性疾病。临床证实,通过调理患者痰湿体质,患者BMI、体脂、腹围、皮脂厚度,以及总胆固醇、甘油三酯等发生了显著改变。 王琦介绍,中医在研究人的体质的时候,先要研究外形――是胖是瘦,是高是矮,爱不爱出汗,声音爽朗还是低落,健步如飞还是弱不禁风,这些都是生命的现象,要综合起来。生命是内外环境统一的呈现,是受基因和环境因素共同影响,在生物体上表现出的特征。生命的表型是特定的基因型在一定环境条件下的表现形式。表型、基因型和环境这三者存在复杂的相互关联,所以遗传因素和后天因素的多样性,以及人所处的不同生命阶段,都是个体差异性的来源。基于这个理论,王琦进行了9种体质的表型研究,例如发现不同体质类型表现出不同的红外热成像特征敏感区域,具有不同的面部肤色、肤质等特征。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,“从0到1”需要有复杂的系统思维,从多个层面去研究问题。要抓住本质,在无序中发现有序,在混沌中发现规律。 推而广之,任何事物都要经历发现问题,分析问题本质,解决问题,不断探索与改进这样的“从0到1”的过程。 那么对于青少年来说,怎样才能实现“从0到1”呢? 王琦说,最重要的是转换思维模式,培养科研思维,充满好奇,善于发现问题,敢于质疑,敢于想象。青少年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可以问问自己:困扰我的问题是什么?目前的解决方法是什么?有什么局限性?还有没有更好的解决方法?未来有什么方向?“科学是没有穷尽的。”王琦说,“每个人都可以在自己的环境里书写历史。” 中青报・中青网记者 夏瑾 来源:中国青年报